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发创新活力、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支撑。近日,睢宁县邱集镇市场监管分局接到投诉,反映属地某企业生产的外包装产品涉嫌侵犯他人外观专利权,投诉方认为该企业产品外包装与自身已授权的外观专利高度相似,涉嫌误导消费者,损害其市场利益。若按司法诉讼流程,不仅需历经3-6个月的立案、举证、庭审周期,还将产生数万元诉讼费与律师费,对中小企业而言维权成本高、耗时长。
睢宁县知识产权局迅速启动协同保护机制,委托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助开展专利侵权行政调解工作。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采用“接案即办—分析研判—现场调解”三步走工作法,仅用7个工作日,便推动双方以3000元达成和解,充分体现行政调解程序简便、效率高、成本低的优势,为企业减少了经济损失、节省了时间成本,让企业能更专注于生产经营与创新发展。
三级协同联动,打造快速调解闭环
针对该案涉及的基层企业维权需求,徐州市知识产权部门形成市保护中心、县知识产权局、基层市场监管分局三级联动机制,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技术判定与调解,县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属地资源,基层分局协助开展证据核实与企业对接,三方通过实时共享信息、同步推进工作,帮助当事人快速、高效、低成本维权。
调解现场,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聚焦双方争议焦点,一方面详细解读外观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,展示产品比对细节与法律依据;另一方面围绕赔偿数额、侵权产品处理方式等核心问题,疏导双方对立情绪,逐步缩小双方分歧,就调解数额努力帮助双方找到平衡点,最终双方现场签订调解协议,以最低成本成功化解纠纷。
以案释法赋能,筑牢保护意识根基
在调解过程中,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突破传统调解模式,将调解现场创新转化为“普法课堂”,结合该案细节开展沉浸式知识产权宣传,向双方企业讲解外观专利的申请流程、法定保护范围与侵权法律风险,帮助企业全面、系统理解知识产权法律知识;现场提供指导,建议企业及时通过申请专利、注册商标等方式保护创新成果,从源头规避侵权与被侵权风险;同时发放《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手册》等资料,切实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与自主保护能力,为企业长远发展筑牢法治根基。
强化机制保障,提升维权服务效率
该案的成功调解,是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协同保护机制、打造维权“绿色通道”的缩影,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。近年来,围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要求,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,推动构建跨部门、多层次的知识产权“大保护”格局,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。聚焦企业实际需求,提供免费咨询、快速维权、入企培训等知识产权保护服务,为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化解,中心成立徐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入驻法院线上人民调解平台,10名专业调解员可接收各级法院移送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,提供全流程在线调解、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服务,持续构建稳定、公平、透明的营商环境。
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与12部门建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优势,通过“受理-初审-移交”三举措简化流程,以快速化解纠纷切实保障企业自主创新权益,减少企业因纠纷产生的经济损失,依托知识产权类民事案件诉调对接机制,累计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00余件,办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案件300余件,切实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实效。
下一步,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,加强协作配合、信息共享,有效衔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,将更多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萌芽,为创新主体维权提速,为营商环境加分,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