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北方网讯: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,围绕共建的六条产业链,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挖掘各自的专利资源,通过对接会,推送给有需求的企业,推动更多成果在区域内转化,提升产业链韧性。
北京企业和天津高校的这次成功“牵手”,得益于今年初京津冀知识产权部门,联合出台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方案。从去年开始,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,进一步激发了研究人员转化的积极性,三地也储备出不少成果。为了进一步盘活这些存量资源,提升产业链的韧性,京津冀知识产权部门联合教委,按照三地共同打造的六条产业链,对这些专利技术进行分类,并同步在京津冀的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更新。除了线上展示外,还会定期组织产业链的对接活动。
每场对接会,三地知识产权局也会定向收集链上企业需求,有针对性的邀请相关高校参加。在二月份举行的生物医药对接专场上,来自北京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键凯科技,就看中了天津医科大学贺慧宁教授团队的成果。天津医科大学在成果赋权改革中,将收益的八成,都给予研发团队自己分配,也激发了大家转化的动力。贺慧宁教授多年在抗肿瘤药物领域进行攻关,积累了不少成果,通过参加对接会,与键凯科技达成了1460万的专利转让合作,其中八成收益都由她进行分配。
促进更多三地专利技术,在天开园应用。通过知识产权等部门的撮合对接,天开园已经和清华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河北工业大学等十几所京冀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,都建立起了合作关系,定期组织项目路演,一季度吸引了大模型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近十个团队,携带专利成果,在天开园创业转化。天开园还邀请了京津冀的二十多家知识产权评估、金融等机构入驻办公,服务三地科技成果加速落地。(津云新闻编辑李彤)